一站式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安科瑞EMS3.0重塑园区能源管理与碳资产价值
2025-09-03 浏览次数:167次
零碳园区建设:安科瑞EMS3.0解决方案与案例研究
1 发展零碳园区的重要性
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零碳园区作为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正从政策蓝图加速迈向落地实践。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双碳"目标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新纪元。
工业领域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3,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70%以上。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地,自然成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抓手。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从政策导向看,零碳园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12月12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提出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目标;2025年3月5日,"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被正式写入**工作报告。这表明零碳园区建设已经从概念探索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
从经济效益看,零碳园区建设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本增效(通过峰谷电价套利、需量管理等策略降低用电成本)、政策补贴(多地**提供财政支持)、品牌价值(提升企业ESG评级)以及碳交易收益(通过碳排放统计与绿电消纳,参与碳配额交易)。
从产业发展看,零碳园区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零碳园区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2.1 平台架构与核心功能
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专为零碳园区设计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AI+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源-网-荷-储-充"全链条的智慧能源生态。该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包含数据采集层(协调控制器)、边缘计算层(实时数据处理)、平台层(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多终端访问。
EMS3.0的核心功能突破了传统能源管理系统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场景能源监控:集成变电站、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数据,实现200余项电力参数的毫秒级采集,构建园区三维能源数字孪生体。
动态优化调度:基于电价信号和负荷预测,自动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支持峰谷套利、动态增容、需求响应等功能。
碳资产管理闭环:内置符合ISO14064标准的碳排放核算模型,结合AEM96三相多功能碳电表,实时计算电碳折算值,生成碳盘查报告并对接碳交易市场。
多能协同控制:实现光储充一体化调度,提高就地消纳率(可**过95%)。
表:安科瑞EMS3.0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 主要特点 应用价值
综合监控 集成变电站、光伏、储能等设备数据 可视化展示、异常告警、事件查询
智能控制 协同光伏、储能、负载等多种能源主体 削峰填谷、防逆流、新能源消纳
能源分析 多维度电量分析 日/月/年能源报表统计
碳资产管理 符合ISO14064标准 碳盘查报告、碳交易记录
功率预测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 光伏发电短时和**短时功率预测
优化调度 以用电成本最低为目标 对光伏、储能、充电桩的优化控制
2.2 技术创新与优势
安科瑞EMS3.0平台融合了多项*技术,形成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数字孪生与AI融合:基于BIM+GIS构建三维能源数字孪生体,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调度策略,目标将可再生能源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
柔性负荷聚合:通过虚拟电厂技术整合空调、照明等可调节负荷,形成可观的柔性资源池,参与需求响应服务。
开放兼容生态:支持Modbus、IEC 104等协议,无缝对接第三方系统。某纺织园区升级EMS3.0后,*更换硬件即可实现全量数据采集。
负碳技术储备:预留CCUS(碳捕集)接口,为未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集成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园区从"低碳"向"负碳"升级。
这些技术创新使EMS3.0平台具备了高度智能化和广泛适应性,能够为各类园区提供*的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服务,帮助园区管理者了解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发现潜在的节能和减排机会。
3 安科瑞EMS3.0在零碳园区中的解决方案
3.1 能源结构转型解决方案
建设零碳园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安科瑞EMS3.0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可再生能源集成: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监测和管理,实现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园区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多能互补系统:整合风电、光伏、储能及**电源,构建"电-热-冷-气"多能互补体系,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难题。某化工园区通过部署AcrelEMS 3.0,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70%,碳排放强度下降45%。
绿电交易参与: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
3.2 节能降碳与效率提升解决方案
安科瑞EMS3.0在节能降碳方面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
能效提升支持:安科瑞提供一系列的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如智能电表、能源管理系统、节能灯具等。这些技术和产品可以帮助园区企业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需量柔性控制:动态调整负载曲线,避免**容罚款与变压器扩容成本。某企业通过储能瞬时响应过载需求,减少需量电费30%,延迟变压器增容投资**500万元。
3.3 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解决方案
在资源节约集约方面,EMS3.0解决方案能够:
空间布局优化: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废弃物循环利用: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余压余热余冷、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
水资源管理:通过对水资源、废弃物等的管理,促进园区内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园区的环境负荷。
3.4 基础设施升级与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
零碳园区建设需要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优化:优化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绿色建筑推广:推动新建建筑按照**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绿色交通建设:完善园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运输工具低碳零碳替代。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基于BIM+GIS构建三维能源数字孪生体,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调度策略。
4 案例分析
4.1 工业园区案例: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是安科瑞EMS3.0在工业园区应用的成功案例。该项目中,EMS3.0融合微网能量管理与能源云平台,实现6.2MWp光伏、2.4MWh储能及6800kW负荷的精准调控。
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达到98.5%,远**行业平均水平;
年节省电费31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绿电占比提升至72%,大幅降低了碳排放。
该项目通过动态调节储能系统,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基础电费,结合有序充电策略,综合用电成本下降20%-40%,同时获得了LEED金级认证,提升了ESG评级。
4.2 交通枢纽案例:河南高速零碳服务区
河南高速项目是安科瑞EMS3.0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EMS3.0的防逆流控制和经济调度模式,实现了:
峰值用电削减30%以上,显著降低了用电成本;
整合182个能耗监测点与3台光伏逆变器,实现了全面的能源监控;
供电可靠性提升30%,确保了服务区持续稳定运行;
参与虚拟电厂获取调峰收益,创造了额外经济价值。
该项目证明了EMS3.0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零碳化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运营模式。
4.3 数据中心案例:绿色数据中心转型
某数据中心园区应用安科瑞EMS3.0后,实现了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将备用电源配置容量从2N优化至1.5N,节省初期投资800万元;
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满足《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获得了绿色数据中心认证。
该项目展示了EMS3.0在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实现了能源配置优化和能耗降低。
表:安科瑞EMS3.0应用案例效果对比
案例名称 应用领域 关键技术措施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宁波前湾新区项目 工业园区 光伏+储能+负荷精准调控 年省电费318万元 绿电占比72%
河南高速服务区 交通枢纽 防逆流控制+经济调度 削峰30%+调峰收益 供电可靠性提升30%
数据中心项目 数据中心 数字孪生模型优化 节省投资800万元 单位能耗降18%
5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5.1 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尽管零碳园区建设前景广阔,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园区对如何进行碳排放统计,碳资产管理没有明确概念,不明确园区碳排放基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碳数据支持和实施路径。
新能源规划建设管理工具缺乏:对配套新能源规划建设和管理缺乏工具,建什么,建多大,怎么用,投资回收期多长等等缺乏技术支撑。
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分布式发电消纳难,绿电还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比如隔墙售电、绿电直供等政策的开放,将更有利于零碳园区的发展。
概念混淆与标准缺失:绿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智慧园区等概念与模式不断涌现,这虽然反映了行业的积极探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概念混淆,让人难以精准把握零碳园区的内涵。
5.2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面对这些挑战,零碳园区建设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标准化与规范化:加速标准体系制定,尽快制定零碳园区的统计、核算、报告以及核查标准体系,为园区建设提供明确的规范和依据。
差异化与精准化:针对不同园区的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实施"一园一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零碳技术路径,提高建设方案的适配性。
数字化与智能化: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先进技术,提升能量流相关数据的监测、采集、存储、核算以及校验的可靠性与即时性。
市场化与金融化:随着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与碳交易市场的成熟,零碳园区将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安科瑞EMS3.0平台未来将继续演进,进一步融合数字孪生、区块链技术,打造"可感知、会思考、自进化"的智慧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助力园区从"低碳"向"负碳"升级,最终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交互的核心节点。
6 结论
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与AI驱动的动态调控机制,为园区提供了全链路能源优化、精准碳资产管理、多能协同控制等核心能力,帮助园区实现能源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跃升。
成功案例表明,安科瑞EMS3.0在工业园区、交通枢纽、数据中心等多种场景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用能成本显著降低、碳排放大幅减少等多重目标。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安科EMS3.0将继续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acrel006.cn.b2b168.com/m/
1 发展零碳园区的重要性
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零碳园区作为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正从政策蓝图加速迈向落地实践。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庄严承诺:力争2030年**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双碳"目标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新纪元。
工业领域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3,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70%以上。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地,自然成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抓手。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从政策导向看,零碳园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12月12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提出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目标;2025年3月5日,"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被正式写入**工作报告。这表明零碳园区建设已经从概念探索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
从经济效益看,零碳园区建设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本增效(通过峰谷电价套利、需量管理等策略降低用电成本)、政策补贴(多地**提供财政支持)、品牌价值(提升企业ESG评级)以及碳交易收益(通过碳排放统计与绿电消纳,参与碳配额交易)。
从产业发展看,零碳园区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零碳园区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2.1 平台架构与核心功能
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专为零碳园区设计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AI+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源-网-荷-储-充"全链条的智慧能源生态。该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包含数据采集层(协调控制器)、边缘计算层(实时数据处理)、平台层(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多终端访问。
EMS3.0的核心功能突破了传统能源管理系统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场景能源监控:集成变电站、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数据,实现200余项电力参数的毫秒级采集,构建园区三维能源数字孪生体。
动态优化调度:基于电价信号和负荷预测,自动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支持峰谷套利、动态增容、需求响应等功能。
碳资产管理闭环:内置符合ISO14064标准的碳排放核算模型,结合AEM96三相多功能碳电表,实时计算电碳折算值,生成碳盘查报告并对接碳交易市场。
多能协同控制:实现光储充一体化调度,提高就地消纳率(可**过95%)。
表:安科瑞EMS3.0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 主要特点 应用价值
综合监控 集成变电站、光伏、储能等设备数据 可视化展示、异常告警、事件查询
智能控制 协同光伏、储能、负载等多种能源主体 削峰填谷、防逆流、新能源消纳
能源分析 多维度电量分析 日/月/年能源报表统计
碳资产管理 符合ISO14064标准 碳盘查报告、碳交易记录
功率预测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 光伏发电短时和**短时功率预测
优化调度 以用电成本最低为目标 对光伏、储能、充电桩的优化控制
2.2 技术创新与优势
安科瑞EMS3.0平台融合了多项*技术,形成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数字孪生与AI融合:基于BIM+GIS构建三维能源数字孪生体,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调度策略,目标将可再生能源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
柔性负荷聚合:通过虚拟电厂技术整合空调、照明等可调节负荷,形成可观的柔性资源池,参与需求响应服务。
开放兼容生态:支持Modbus、IEC 104等协议,无缝对接第三方系统。某纺织园区升级EMS3.0后,*更换硬件即可实现全量数据采集。
负碳技术储备:预留CCUS(碳捕集)接口,为未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集成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园区从"低碳"向"负碳"升级。
这些技术创新使EMS3.0平台具备了高度智能化和广泛适应性,能够为各类园区提供*的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服务,帮助园区管理者了解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发现潜在的节能和减排机会。
3 安科瑞EMS3.0在零碳园区中的解决方案
3.1 能源结构转型解决方案
建设零碳园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安科瑞EMS3.0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可再生能源集成: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监测和管理,实现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园区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多能互补系统:整合风电、光伏、储能及**电源,构建"电-热-冷-气"多能互补体系,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难题。某化工园区通过部署AcrelEMS 3.0,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70%,碳排放强度下降45%。
绿电交易参与: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
3.2 节能降碳与效率提升解决方案
安科瑞EMS3.0在节能降碳方面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
能效提升支持:安科瑞提供一系列的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如智能电表、能源管理系统、节能灯具等。这些技术和产品可以帮助园区企业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需量柔性控制:动态调整负载曲线,避免**容罚款与变压器扩容成本。某企业通过储能瞬时响应过载需求,减少需量电费30%,延迟变压器增容投资**500万元。
3.3 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解决方案
在资源节约集约方面,EMS3.0解决方案能够:
空间布局优化: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废弃物循环利用: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余压余热余冷、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
水资源管理:通过对水资源、废弃物等的管理,促进园区内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园区的环境负荷。
3.4 基础设施升级与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
零碳园区建设需要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优化:优化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绿色建筑推广:推动新建建筑按照**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绿色交通建设:完善园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运输工具低碳零碳替代。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基于BIM+GIS构建三维能源数字孪生体,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调度策略。
4 案例分析
4.1 工业园区案例: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是安科瑞EMS3.0在工业园区应用的成功案例。该项目中,EMS3.0融合微网能量管理与能源云平台,实现6.2MWp光伏、2.4MWh储能及6800kW负荷的精准调控。
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达到98.5%,远**行业平均水平;
年节省电费31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绿电占比提升至72%,大幅降低了碳排放。
该项目通过动态调节储能系统,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基础电费,结合有序充电策略,综合用电成本下降20%-40%,同时获得了LEED金级认证,提升了ESG评级。
4.2 交通枢纽案例:河南高速零碳服务区
河南高速项目是安科瑞EMS3.0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EMS3.0的防逆流控制和经济调度模式,实现了:
峰值用电削减30%以上,显著降低了用电成本;
整合182个能耗监测点与3台光伏逆变器,实现了全面的能源监控;
供电可靠性提升30%,确保了服务区持续稳定运行;
参与虚拟电厂获取调峰收益,创造了额外经济价值。
该项目证明了EMS3.0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零碳化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运营模式。
4.3 数据中心案例:绿色数据中心转型
某数据中心园区应用安科瑞EMS3.0后,实现了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将备用电源配置容量从2N优化至1.5N,节省初期投资800万元;
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满足《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获得了绿色数据中心认证。
该项目展示了EMS3.0在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实现了能源配置优化和能耗降低。
表:安科瑞EMS3.0应用案例效果对比
案例名称 应用领域 关键技术措施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宁波前湾新区项目 工业园区 光伏+储能+负荷精准调控 年省电费318万元 绿电占比72%
河南高速服务区 交通枢纽 防逆流控制+经济调度 削峰30%+调峰收益 供电可靠性提升30%
数据中心项目 数据中心 数字孪生模型优化 节省投资800万元 单位能耗降18%
5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5.1 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尽管零碳园区建设前景广阔,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园区对如何进行碳排放统计,碳资产管理没有明确概念,不明确园区碳排放基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碳数据支持和实施路径。
新能源规划建设管理工具缺乏:对配套新能源规划建设和管理缺乏工具,建什么,建多大,怎么用,投资回收期多长等等缺乏技术支撑。
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分布式发电消纳难,绿电还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比如隔墙售电、绿电直供等政策的开放,将更有利于零碳园区的发展。
概念混淆与标准缺失:绿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智慧园区等概念与模式不断涌现,这虽然反映了行业的积极探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概念混淆,让人难以精准把握零碳园区的内涵。
5.2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面对这些挑战,零碳园区建设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标准化与规范化:加速标准体系制定,尽快制定零碳园区的统计、核算、报告以及核查标准体系,为园区建设提供明确的规范和依据。
差异化与精准化:针对不同园区的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实施"一园一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零碳技术路径,提高建设方案的适配性。
数字化与智能化: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先进技术,提升能量流相关数据的监测、采集、存储、核算以及校验的可靠性与即时性。
市场化与金融化:随着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与碳交易市场的成熟,零碳园区将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安科瑞EMS3.0平台未来将继续演进,进一步融合数字孪生、区块链技术,打造"可感知、会思考、自进化"的智慧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助力园区从"低碳"向"负碳"升级,最终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交互的核心节点。
6 结论
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与AI驱动的动态调控机制,为园区提供了全链路能源优化、精准碳资产管理、多能协同控制等核心能力,帮助园区实现能源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跃升。
成功案例表明,安科瑞EMS3.0在工业园区、交通枢纽、数据中心等多种场景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用能成本显著降低、碳排放大幅减少等多重目标。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安科EMS3.0将继续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acrel006.cn.b2b168.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