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碳’到‘零碳’:安科瑞EMS3.0的改造路径"

时间:2025-08-01浏览数:43

1 上海零碳园区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


上海作为中国“双碳”战略的**示范区,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零碳园区建设政策,为园区低碳转型提供了明确路径和政策支持。2025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重点开发区域绿色低碳业务场景合作项目》明确提出,在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滨江邮轮旅游带等三大重点区域实施15项绿色低碳业务场景,要求园区通过科学配置储能资源、建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推动生产全流程碳管理等措施,实现深度减排。这些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将宝山区打造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和“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零碳园区建设经验。


根据上海最新政策要求,零碳园区建设需满足三个层级的认证标准: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和零碳园区,每个层级均有明确的碳排放强度要求。具体而言,零碳园区认证需满足以下核心指标:


- 园区降碳率不低于60%(相比基准年)


- 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下降率≥5%


- 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30%


- 最终通过“可再生能源信用+碳信用”实现净零排放(碳抵消比例≤20%)


政策同时对关键技术提出明确要求,园区需建立 五维能力体系 :多能协同调控能力(光伏、储能、充电桩集成)、实时负荷预测能力(误差率<5%)、碳资产量化管理能力(符合ISO 14064标准)、安全应急响应能力(满足3年无重大事故要求)以及政策申报支撑能力。这些要求为园区零碳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框架和标准依据。


2 安科瑞EMS3.0系统架构与零碳赋能原理


2.1 分层分布式技术架构


安科瑞EMS3.0采用先进的 分层分布式架构,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完整技术闭环。系统由三个关键层次组成:


-数据采集层:通过部署 电力传感器、综合计量终端(支持电、水、气、热多类数据)及环境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园区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充电桩和用电设备的运行数据,形成园区级“碳效神经网络”。


- 边缘计算层:配置 ACCU微电网控制器 和 ANet-ESCU控制器 ,对采集数据进行就地处理与快速响应,实现本地策略执行(如光储协同控制、需量管理),大幅降低云端处理压力,系统响应时间<5秒。


- 平台层 :基于云计算的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集成负荷预测、碳排核算、优化调度等AI算法,支持多终端访问(WEB/APP),为管理者提供 决策支持看板 和 自动化报告 功能。








2.2 多能协同控制机制


EMS3.0的 多能协同控制机制 是支撑零碳园区运行的核心技术,通过构建“ 源-网-荷-储-充 ”能源闭环,实现多种能源的智能匹配与优化调度:


- 光伏消纳优化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光照强度和用电负荷,智能调节 光伏发电功率 与 储能充放电状态 。在光照充足且负荷较低时,**将多余电能存储至储能系统;当用电高峰来临,光伏供电不足时,储能系统及时释放电能,与光伏共同为园区供电,显著提升 就地消纳率 (可达95%)。


- 需量管理与峰谷套利 :基于上海分时电价政策,系统在低谷电价时段(夜间)控制储能系统充电,储存低价电能;在高峰电价时段(日间)控制储能放电,减少高价电网用电。实际应用表明,该策略可降低园区 基础电费15%-30% ,同时减轻电网峰期压力。


- 电动汽车协同调度 :针对园区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系统根据 电网负荷情况 和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智能调整充电功率,避免集中充电导致的电网过载。在上海某商业园区应用中,该策略使 充电桩利用率提升40% ,同时降低配电变压器容量需求,节省电力设施建设成本。


2.3 动态优化策略生成


系统采用 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对未来96小时的园区负荷与发电量进行精准预测(准确率>85%)。在此预测基础上,系统动态生成并执行三大优化策略:


- 储能经济调度策略 :结合电价信号与负荷预测,自动生成储能充放电计划,实现 峰谷套利收益提升30% 。在苏州某汽车零部件园区应用中,该策略年节省电费**过200万元。


- 碳排优化策略 :基于实时采集的能源数据,系统自动关联 排放因子 ,依据ISO14064标准核算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碳排放,生成碳盘查清册与温室气体报告。系统同时提供 减排路径模拟 功能,帮助园区评估不同措施的减碳效果和经济效益。


- 虚拟电厂(VPP)参与策略 :通过聚合园区内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可调节负荷等资源,形成规模化的 可调能力资源池 ,参与上海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某化工园区通过该策略聚合 20万千瓦可调资源 ,实现季度收益380万元。






















3 基于EMS3.0的零碳园区全场景解决方案


3.1 能源供给管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


针对上海政策要求的“ 绿电直连、多能协同 ”,EMS3.0提供从规划到运营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 绿色能源规划 :基于园区负荷特性、屋顶资源、地理条件等数据,系统提供 光伏与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案 。在上海宝山滨江光伏走廊项目中,通过融合 景观型光伏设计 与 分布式并网技术 ,实现6公里岸线的可再生能源覆盖。


- 运行智能调控 :通过协调控制器实现“ 光储充一体化 ”调度,解决光伏间歇性问题。系统采用 光伏防逆流技术 和 动态扩容策略 ,在电网接近承载极**自动启动储能消纳,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


- 电力市场对接 :支持与上海绿电交易平台对接,实现 绿电溯源与认证 。系统自动生成绿电消费报告,帮助园区获取 绿色电力证书(GEC) ,满足欧盟CBAM等国际碳关税机制要求。


3.2 用能与碳排控制:精准量化与减排优化


为实现上海政策中“ 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年降5% ”的核心目标,EMS3.0构建了三级管理体系:


- 企业级碳效监测 :在重点用能企业安装 智能计量终端 ,实时采集产线级能耗与碳排数据,生成 碳效诊断报告 。系统识别高碳排环节(如空压机、制冷系统),提供针对性节能方案。


- 园区碳资产平台 :建立统一碳账户,自动核算园区碳排放总量、强度及构成,支持 同环比分析 和 减排目标追踪 。系统符合ISO14064标准,可一键生成合规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满足上海环评与碳核查要求。


- 减排价值转化 :对接上海碳交易所,实现 碳资产增值 。系统提供碳配额预测与交易决策支持,某化工园区应用后实现年碳交易收益50万元。同时支持 碳普惠机制 ,对园区企业低碳行为进行量化与激励。


3.3 电力质量与可靠性**


针对高端制造园区对电能质量的严苛要求,EMS3.0提供***方案:


- 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 :在变电所部署 APQM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实时监测谐波、电压暂降、三相不平衡等问题;配置 有源谐波治理装置(ANHPD) ,对2~51次谐波进行全补偿或指定特定次谐波补偿,确保精密设备稳定运行。


- 供电可靠性提升 :采用 N-1供电模型 和 快速切换技术 (<0.2秒),确保关键负荷不间断供电。系统对变压器负载进行实时监测,当检测到负载接近警戒值时,自动启动储能放电分担负荷,避免过载跳闸。


- 预防性维护体系 :建立关键设备 全生命周期档案 ,通过二维码实现巡检、维修、缺陷管理数字化。系统基于运行数据进行故障预测,变“被动抢修”为“主动预防”,显著提升设备可靠性。


3.4 安全与应急响应


响应上海文件中“ 3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要求,EMS3.0构建多级防护体系:


- 电气安全预警 :在配电回路安装 ASCP200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 ,当发生短路故障时,能以微秒级速度限制短路电流,有效防止电气火灾。同时配置 AISD智能安全配电装置 ,实现“火线接地不起火、人体误触不伤人”的安全供电。


- 中性线安全** :采用 ANSNP中线安防保护装置 ,解决3N次谐波和三相不平衡引发的中性线过流问题,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 应急协同响应 :系统与消防系统联动,实现火灾自动断电与应急电源切换。当检测到异常(如温度突变、漏电增大),自动触发报警并生成处置工单,**园区安全运行。


3.5 政策申报与评估对接


EMS3.0为园区提供政策达标与示范申报的全流程支持:


- 申报要件支撑 :系统自动生成符合《上海市零碳园区评价导则》要求的 能源利用报告 、 减排量核算文件 和 可再生能源证明 ,满足宝山376号文件“ 组织申报零碳园区 ”的核心条件。


- 示范项目创建 :针对吴淞创新城“ 碳中和产业园试点 ”、南大智慧城“ 近零碳社区 ”等上海重点示范工程,提供定制化数据接口,实现与**平台的碳排放数据对接。


- 绿色金融对接 :系统生成的碳排报告支持对接上海“ 碳账户+金融 ”场景,帮助园区获取绿色信贷、碳抵押贷款等优惠金融支持。


4 典型实施案例与效益分析


4.1 苏州某汽车零部件园区:综合能效提升**


该园区作为典型的制造型园区,面临 用能成本高 (电费占生产成本25%)、 变压器负载不均 、 碳排强度大 等问题。通过部署安科瑞EMS3.0系统,实施一体化解决方案:


- 光储充系统集成 :在8栋厂房屋顶建设 6.2MW分布式光伏 ,配套 2.4MWh储能系统 和 85台智能充电桩 ,通过EMS3.0实现协同调度。系统采用“ 动态扩容策略 ”,在变压器接近满载时自动启动储能放电,延缓配电容改需求。


- 负荷预测与需量管理 :基于LSTM算法的 96小时负荷预测 ,准确率稳定在88%以上。系统在电**峰前2小时启动储能充电,削减峰值需量,降低 基础电费28% 。


- 碳排精细化管理 :建立企业级碳账户,识别出热处理环节占园区总碳排的52%,通过 余热回收改造 和 工艺优化 ,单位产品碳排下降18%。


实施成效 :


- 经济效益 :年节省电费213万元(其中峰谷套利收益占35%),降低容量电费支出76万元,碳交易获利32万元。


- 环境效益 :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1%,碳排放强度下降61%,2025年通过购买绿证实现运营碳中和。


- 安**益 :电气故障率下降75%,连续安全运行达28个月。


4.2 上海临港某科创园区:源网荷储协同示范


作为上海新型电力系统试点,该园区面临 新能源波动大 (风电装机67.2MW)、 充电桩冲击电网 、 电能质量要求高 等挑战。通过EMS3.0与临港电网调度平台对接,实现多级协同:


- 虚拟电厂(VPP)构建 :聚合园区内 分布式光伏 、 用户侧储能 (20个项目)、 可调负荷 (空调、照明)等资源,形成总调节能力12MW的虚拟电厂,参与上海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 绿电与储能协同 :通过EMS3.0响应电网调频信号,在新能源出力低谷(如无风时段)释放储能电力;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时储存过剩电量。系统与特斯拉Megapack储能电站协同,提供 吉瓦时级调节资源 。


- 充电桩智能调度 :采用“ 有序充电策略 ”,根据电网负荷和车辆充电需求,动态调整充电功率。当园区整体负荷**过阈值时,系统自动降低非**充电桩功率,确保电网安全。




实施成效 :


- 运行指标 :新能源波动消纳率提升至92%,充电桩利用率达78%,电能质量合格率**。


- 经济收益 :参与电力市场季度收益**380万元,减少弃风弃光损失约120万元/年。


- 认证成果 :获评上海市“近零碳示范园区”,成为临港新片区绿色转型成员。


表:零碳园区建设经济效益分析(基于实际案例)


| 效益类型 | 苏州汽车零部件园区 | 上海临港科创园区 | 实现路径 |


|------------|----------------------|-------------------|------------|


| 能源成本节约 | 年节省电费213万元 | 降低弃风损失120万元 | 峰谷套利+需量管理 |


| 碳交易收益 | 32万元/年 | 预计45万元/年 | 碳配额出售+CCER开发 |


| 政策资金获取 | 获市级补贴150万元 | 临港专项扶持300万元 | 示范工程申报 |


| 设施投资优化 | 延缓配电容改投资600万元 | 减少电网扩容投资800万元 | 动态扩容策略 |


| 绿色溢价 | 租金提升12% | 入驻率95%(行业良好) | 零碳品牌效应 |


安科瑞EMS3.0作为上海零碳园区建设的技术载体,已成功助力多个园区实现绿色转型。随着上海加速推进“十五五”能源转型,该系统将持续迭代“ 能源+数据+碳 ”融合能力,在虚拟电厂、碳关税应对、绿色金融等场景发挥更大价值,为上海建设**绿色低碳成员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http://acrel006.cn.b2b168.com

上一篇:没有了

产品推荐